当前位置:首页
> 企业文化 > 文化建设


游华阳古镇


发布日期:2023-06-26 信息来源:设备物资公司 作者:赵勇 字号:[ ] 分享

距洋县城约北75公里处的秦岭南坡,有一华阳古镇。背依太白,西接城固,东连佛坪,是历史上有名的傥骆道上的古道驿站、古军事要冲、古经济政治重镇。

此镇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,有人说始于秦汉,也有人说起自三国,但有史料可查的是唐朝设华阳县。后在历史长河中随着傥骆道的兴盛、没落,几经撤制、重建。最后在1931年(民国二十年)再次被撤销华阳县制,改为华阳区。新中国成立后至今,就一直成为了洋县管辖的华阳镇。

前几年搞开发旅游,古镇在原有明清建筑基础上,修缮了古街道、水车、风雨桥。只是旅游没有兴旺起来,游人很少。但这些建筑经过十年的风雨已经有了时间感,没有游人的冷清倒显出华阳镇的安静。少了商业气息的戾气,多了份质朴。

原住民在这座古香古色的古镇里,干干净净地过着自己的真实生活。种菜、种粮,卖着自产的农产品,或山野中的野菜、板栗等野果。有的人家门口晒着采摘的野生“枣皮”,杜仲等中药。因为出中药,古镇仿佛就添了几分仙气。

古镇两河并流,在古镇头处汇流,古街区便像一叶系泊于青山秀水之间的小舟。

古镇虽属洋县,但建筑风格、语音格调及吃食却又似乎不同,有种“虽是洋州人,却道山外客”的感觉。

其中有名的“神仙豆腐”,绿色,名为豆腐,却不用黄豆做,实用山上采的一种野菜做,脆脆的。

中午时分一人走在古街上,仿佛是在穿梭。在老街的宽阔处有一老戏台,仰视台上,似乎听到遥远的锣鼓声和铿锵有力的秦腔吼声。台下有一简介,上述了一个壮烈的红色革命故事,一名十一二岁的儿童,聪明利落,红军来时,他站岗放哨,红军走后,被反动派杀死在这座戏台上示众。

当年,大将徐海东的红二十五军政治部在古镇上,司令部设在古镇外三公里左右的山坳里。军事条例里,政治部和司令部是不能设在一起的,以免有危险时军长和政委被同时围困,没人指挥战斗。

红二十五军政治部旧址是个四合院,院门口有一古井。大门有门廊,开设内外两道木门,进门就感到厚重。房屋为砖木结构,青砖铺地。房子的结构和布局显现了当年屋主的地位和实力。

在政治部旧址的展厅里参观学习了红二十五军的在这里的历史,院子里,当年红军写在墙上的标语遗迹还在。没有游人,安安静静的仿佛站在自家的院子里,望望天,天蓝蓝。

一名六十岁左右的保洁员坐在屋檐下打盹,被惊了,睁开眼看看我。

“这屋子看来有历史了呀,是原物,还是后来重建的仿古?”

他拍拍屋檐下的木柱头,指指下面的柱顶石说:“这房子当然是老物件了,你看看这些都是原来的东西。”

“你怎么知道?”

保洁员有点激动了:这就是我家的房子,我从小就在这房子里长大的,怎会不知道。

我有点疑惑:“解放后这种豪宅不是都会被没收吗?”

他自豪的说:司令部旧址的房子当年就被镇压没收,他是地主。我们家不是,我们祖上在清朝是有军功的游击将军,朝廷赐的房子。那时候只是正屋让生产队征用了,用来储存粮食,屋墙和地面用的全是青砖,防老鼠。

“你现在住哪?”

他带我穿过小过道,打开后门,指着不远处的一座三层楼房说,政府盖的新房和我换的。

“你乐意吗?”

“当然乐意,旧房换新楼房,我还被聘,拿着钥匙,每天过来开门,打扫卫生、锁门,和我家一样呀。”

我又仔细看看他,看到了他的豁达和智慧。

他送我至大门口,和我握手道别,说:以前我们去洋县城,步行走山路,背着干粮要走两天,来回都要在孤魂庙住,庙里有一个外地来的老太婆,她帮着烧开水,做饭,收点钱。

沿着河道往上游走约三公里,一个山坳里,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就在这里。此大院要比政治部那个大院大许多,进大门有一照壁,但不是四合院,靠山一侧是正房,临水一侧是院墙。

展厅里有作战用的沙盘模型和红二十五军在此的战斗经过。从洋县过来的陕警备二旅在石塔河遭到伏击大败而回,不敢再来进犯。但是二十五军往西在城固小河遭遇到国军另一只部队阻击,又退回至华阳驻扎修整一段时间后,北出终南山,从丰峪口出发,继续长征。

当红二十五军经过数次恶战,抗击了30多个团的敌人围追堵截,不仅没有减员,到陕北时,部队还增加了800多人。没有逃兵,没有叛徒。

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,前方到底是什么?选择的方向和事业是否能成功?当处于低谷,被四面埋伏所困,危机四伏时?当自己的力量和手中的武器远劣于对手时?是什么支撑了走下去的信心?

是坚定不移之信念!是为了胜利而奋斗的专注不移之精神!

而骄傲的现代人,面对困难,就会失去信心,动摇了意志,四处寻找方向,却永远没有方向。当在都市的丛林法则中迷失方向时,为什么不向内而生,在历史的、革命者正能量的气场中感悟?   

一切都有答案,需要用心去寻找!




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
浏览次数: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